在走访了国内20多所高职院校后,我看到了不同于国内普通本科院校的别样风景
黄达人
“这些校长都非常执著,他们对教育制度、各种政策的把握和理解甚至超过普通大学的办学者,所以我经常对从事职业教育的管理人员和老师说,我对他们充满敬意。”在走访了国内20多所国家级高职示范校、骨干校、民办高职院校的校长书记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掌门人后,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对我国高职院校的现状和办学者有了一番新的认识和理解。
去年7月,黄达人将他的这些观察和思考写成《高职的前程》一书付梓出版,但他对高职教育的关注并没有随着这本书的面世画上句号。就在今年1月9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在中山大学对他进行采访时,他前一天刚赴湖北参加了一个职业教育的校长会。此前,教育部召开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专家论证会,他是专家组两位组长之一,为高职教育发展献计献策。
高职教育究竟有何魅力,吸引着黄达人教授持续地关注这一领域?在可见的未来,高职教育要如何发展才能拥有一片更广阔的空间?带着这些问题,中国青年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高职院校真是百花齐放
国家需要这样的学校
在中山大学担任校长时,黄达人就在媒体上表达过一个观点:每个大学都应有自己的特色。前不久,他跟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程星交流时,程星谈起中外高等教育的差别:我国学生在选择大学时,大都按分数取校,最高分肯定是上北大清华,接着是“985”、“211”院校,然后按分数往下排,很少有学生考虑个人的兴趣、性格和个人特点跟学校的风格是否匹配,但美国学生考虑得更多的是哪个学校的文化更适合自己,更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挥。“这说明我们的大学从特点上比较雷同,至少可以说没有国外的大学那么特点鲜明。”
但走访了国内20多所高职院校后,黄达人看到了不同于国内普通本科院校的别样风景。“真是百花齐放”——他这样形容访问过的那些特色鲜明、区域性特征明显的高职院校。
在黄教授访问的20多所高职院校中,有相当多的学校是办在高新区、开发区里。他曾经考察过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那是一所在新加坡产业园里开办的学校,完全按照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模式来运作,学院跟企业的关系非常好、创新的意识特别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特点也非常鲜明。他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调研时发现,因为温州小微企业比较发达,学校的研究所大都为它们服务,研究所由企业来建,但里面一定要有老师、学生的岗位,院校把建立研究所跟培养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是把育人放到科研的过程里。
在访问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时,对方没有安排黄达人去参观学校,而是让第二重型机械集团的总工带他参观二重,一边参观,总工一边给他讲哪些东西是企业跟学校一起做成的。“如果我们去看一个普通大学,怎么会让你不先看学校去看企业呢?”黄达人赞叹地说,像这样的学校在高职领域有很多。高职院校为了适应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把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统统改掉了,我们国家需要这样的学校。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