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公司搬至亦庄,你会选择跳槽吗?
除了已经搬来的京东和即将开工的小米产业园,亦庄开发区还吸引了很多希望能在北京找到更优秀人才的河北及天津企业进驻。只是这看似繁荣的景象背后有一个招不到人的问题。
和主城区或中关村(000931,股吧)相比,地理更偏远且刚起步的亦庄缺人,无论招聘还是留住人才都面临很大困难,尤其是对于人才竞争激烈的互联网行业。“我们平时收简历时,要比在市中心的简历数量少得多,几乎能占整个市中心的1/3就非常不错了。招聘技术人员的投入成本也非常大,包括总监到总经理这类人才都是通过猎头找,而猎头费是非常高的。此外,要想留住互联网人才也相当难。”酒仙网坐落于亦庄开发区,公司副总裁叶晓丽透露公司确实遇到不少招聘难题。
其实不只是在亦庄,许多搬离中关村的企业都遇到过一样被嫌弃的尴尬。“今年上半年时,我们曾招技术人员,大概是PHP工程师。发了20个Offer,还是特批的,因为正常给钱人家还不来,得多给。但即使这样,也有8个拒绝了,而当时我们还在号称人才高地的中关村。搬到上地后又发生了一件事,一个大概30多人的团队,有10来人表示缘分已尽,不能再继续跟我们待上地了。”一名新浪微博高管表示,“这实在太可怕了。我们面临的这个环境竞争压力非常大,不光是互联网行业之间有人才竞争,很多传统企业也在不断向互联网行业转型,而它所需要的人才一定是从现有人才库里去找。像我们每年还做校园招聘培养新人,但基本上培养两三年后就被挖走了。”
没有经验的大学生被许多企业视作了负资产。由于高校所授与企业所需的技能不能匹配,企业不仅要花大力气招聘,还要花大力气培养。然而在全国人才没有边界的情况下,企业投入巨大成本培养的人才可能很快又跳槽了。“甚至有些初级人才走时,还没到你能用上的时候。”东软睿道总裁李印杲抱怨。担忧白费力气的企业试图放弃培养新人,然而光靠网络和猎头挖经验人士弥补缺口并不容易,尤其当公司地理位置不占优势时。
情怀成了亦庄寄予期望解决人才困局的一张牌。
“如果一个人从18岁开始到22岁毕业的4年青春都在一个地方度过,他会对这里有独特的情感,而这种归属感是难以被替代的。”锋创科技董事长张寒燕认为,亦庄之困根本在于高校太少。以硅谷为例,五十多年前,斯坦福大学把土地租给创业公司,连成片孵化出了一个科技高地。硅谷大概有5000家公司都和斯坦福大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要么天使投资人是教授,要么创始人是校友。“要想在亦庄营造一些人才的归属感,要从大学抓起,逐步建立新一代人对开发区的认知度,积累对开发区有归宿感的铁杆人才。”张寒燕鼓励想长期或中长期用人的企业早早去大学掐尖,甚至是在学生们大一大二时就开始。
高校难建,职业教育机构流行了起来。过去一年多,越来越多人才培训相关机构在亦庄聚集,东北大学锋创科技园实习基地、中国人力资源联合会京津冀分会、人力葵花同学会京津冀分会和东软睿道北京培训基地也将联合形成锋创人才培养基地。该基地号称未来企业在此不仅可以招聘到所需人才,还可以通过人才培训、人才评测、政策落地、人才开发、重点项目调研、人才信息服务等多个方面定制所需人才。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并不一定需要花钱,而是应该更多投入老师和相关企业文化及业务里需要的知识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中。比如在提供了符合自身用人标准的实训材料给人才基地的培训机构或者合作高校之后,公司可以直接在受过培训的学员中筛选所需人才。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亦庄 归属感 职业教育 甘肃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技校 兰州技术学校 兰州职业技术学校 中等职业技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