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与我上一篇获奖的小说《北京折叠》有关。
在《北京折叠》中,我提出了两个未来将要面临的挑战:人工智能技术导致的就业取代、教育的隔离和穷困的代际传递。
这两个挑战,越来越可能变为现实。
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们准备好了吗
去年白宫发布的人工智能报告预测,在未来10-20年间,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取代47%现有工作。麦肯锡2016年的报告,对此数字的预测是49%,而且对中国和印度的影响最大。Siri之父、人工智能专家Winarsky的预测是70%的工作将被取代。
不管哪个数字准确,这都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未来社会将会经历剧变。
按照目前的技术发展趋势,与《北京折叠》的预测相同的是,工厂工人是最容易被取代的职位。而与小说有所不同的是,目前看来,一些体力服务业可能还会有所保留,人工智能最容易取代的是低层次脑力劳动,也就是重复性、标准化的白领工作,例如数据文档录入、整理、行政、财务、推销、客服、收银员、银行柜员、医生助理、律师助理、秘书……
这些重复性服务业是很多人接受了多年教育之后能找到的理想工作,而这种理想工作不再能提供人生的庇护所,但凡是重复性标准化工作,未来都容易被取代。
这种剧变,我们准备好了吗?
另一方面,目前教育正日益变得昂贵而小圈子化。好的教育理念、优质教育内容、特殊的教育资源,都以越来越贵的价格推向市场,只要有需求,就有价格新高。学区房拼地产,国际学校拼学费,好的教育成为了身份特权的壁垒。在个别城市,进一个优质幼儿园都需要拼父母实力。
在另一极,有成千上万的孩子,从小没有教育的土壤。出生之后父母就可能不在身旁,缺少人的关爱与言语交流,缺少智力的资源与鼓励的环境。一直到上学之前,都没有读过书,大脑发展和心理健康常常滞后于同龄人。他们被教育排斥在外,简陋的山村,很难有高质量幼儿教育资源和内容。
前几天我们被Scott教授的文章刷屏,他说幼年是孩子大脑发展的关键时期,资源差异带来脑发展和智力的差异。贫困地区出来的留守儿童,有一些连基本的初中教育都无法完成。而即便中学毕业,做着简单的入门级工作,他们现在面对的将是人工智能的竞争冲击。
如果未来人工智能造成大量失业,这些失业人口必然买不起昂贵的教育,他们的孩子就更没有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会继续失业,继续贫穷,继续无知。
这样的循环,我们准备好了吗?
一方面教育越来越隔阂昂贵,另一方面即使是昂贵的教育也没有对技术的挑战做出足够的应对,那我们何去何从?
我们要让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我既是一个科幻前瞻者,也是一个社会政策研究者,我自从博士毕业,就一直在基金会做贫困地区儿童发展项目和政策研究,我希望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得到好的教育。
同时,我还是一个妈妈,我想给我的三岁女儿准备好面对未来的教育。
所有这些前瞻性预测让我感觉忧患,这些因素加起来,让我决定采取行动。
未来已至,我提出的问题,要自己应对挑战。
我们想要的理想教育,
到底什么样?
我想做面向未来的教育。
未来所需要的,是教育创新、教育共享。我找到有共同志愿的人,想创造出面向未来的优质教育内容,再把这样的教育内容分享给更多的孩子。
我们希望,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被时代淘汰。
什么是面向未来的优质教育?
我们心目中的理想教育,是要懂爱、懂世界、懂创造。
生活在未来的孩子,想要有未来时代的竞争力,需要有超越人工智能的能力。在我今年将出版的新书《人之彼岸》中,我对此做了分析。
人工智能与人类最大的差距,就在于不懂情感,缺乏对世界的常识和创造力。
人工智能运算很快,但是它们没有主观感受,缺少人类的情绪情感,也无法理解人类的情绪情感。它们可以模拟交流,但是永远做不到人类真正的情感交流。
人类具有综合能力,而人工智能只是狭窄领域的工具。人工智能只能在特定的知识范围中应用,无法跨越知识的边界,就像是埋头在自己方栏里吃草的马,无法看到全部的赛道。
人类有世界的全景认知,人工智能只认识世界的碎片。人工智能具有超强的学习既往经验的能力和模仿能力,但缺乏真正的创新能力。它们可以学到数万本畅销小说的常规套路来写作,但是它们没有出于自己内心情感和想象力的写作。
情感沟通、综合看世界的能力、发自内心的创造,才是人超越于人工智能的独特优势,也是我们教育体系的重要目标。
我们如何做呢?
我们希望从学龄前教育开始,逐渐向学龄教育过渡。
2岁到7岁是孩子大脑突触发展的高峰期,也是甘肃轨道交通运输学校皮亚杰区分的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认知发展对孩子形成符号和抽象认知,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只有在这个阶段让大脑做好准备,才能在小学阶段进入抽象学习。
我们希望给父母和其他看护者,一套得心应手的陪伴素材,让陪伴更快乐更丰富。
父母和看护者的情感陪伴,是孩子学会情感沟通的课堂。情感交流能力在未来必定是职业的刚需。而父母和看护者有时心里希望陪伴孩子,但在一起的时候却找不到方法,我们希望给出好的素材,让亲子之间的交流更频繁自然。
我们希望进行真正的融合式通识教育,带孩子全景看世界。
学科分割安排学习内容固然有清晰的好处,但是缺乏对世界的综合认知。人类的常识系统就是综合所有学科,建立世界的全景模型,而这正是人类智能的竞争优势。我们希望带孩子站到更高的地方,俯瞰世界,对世界有多角度、跨学科的立体认知。
视野不是你记住多少碎片,而是你如何串联它们。
我们希望给孩子鼓励性的环境,让他们把天然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转化为持久的创造力。
每个孩子都是世界的精灵,他们在年幼的时候头脑中都充满天马行空,充满大胆尝试,只是成长的过程中,能力的缺失、压抑与忽视让很多孩子变得胆怯、保守、僵化。
我们希望抛出创造性任务,给孩子脚手架的支持,让他们从小感受到探索的乐趣,体验到尝试的自信。
爱、世界、创造力,这是我们对教育的信念,也是我们希望传递的内容。
我们想做的教育,
会是什么样?
前面说了我们想做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优质教育,优质的内容,我们已经在打造,那教育理想的另一半,共享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分享,能否做到呢?
我们的设想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一部分是教育的免费公开,一部分是教育的循环系统。
我们会推出免费公开的阅读计划,包括书单、围绕图书进行的知识讲解和哲思思辨课程,可以给学龄前的孩子进行通识启蒙教育。其中所有内容都是我们专业团队的原创,还包含着给父母和看护者的建议,以便父母更轻松、高质量地陪伴孩子。这些内容,我们希望向所有家庭免费推荐,也希望能推荐给贫困地区的幼儿园,给他们带去一点点课程资源。
我们还会推出由付费课程和公益教育结合而成的教育循环系统。
我们原创线上线下课程,付费销售,经受市场的选择和检验,而商业所得可以帮助我们给贫困地区儿童开公益课程,商业做得越多,我们可以支持的公益教育就越多。
我们相信,在未来甘肃轨道高铁学校新技术一定可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育工具,但必须有商业模式的创新才能让工具帮助到所有孩子。
我们还希望号召越来越多人加入这场教育的变革,与我们同行,组成教育的生态系统。
在未来,新的知识、经验、能力越来越多样,传统终身教师很可能无法满足多门类的需求,如果各个领域的引领者都能将自己的智慧贡献出来,教育系统本身就成了活水,相互激发,迸发出火花。
我们相信,未来是所有人教育所有人的时代。
我们会将自己的理想做大,邀请各个领域达人加入我们,再把好的内容推向所有孩子。一所封闭的精英学校从来不是我们的梦想,我们相信,每一个中国孩子都值得获得好的教育内容。
童行计划
童行计划是我们教育理念的汇集。
目前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在有限的团队人员努力下,推出了这样一些内容和课程,未来我们希望做得更多,让理想教育的队伍越发壮大。
童行计划目前推出的是3-6岁通识启蒙计划。
做通识启蒙,一方面是因为通识对于未来十分重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3-6岁是每个孩子自然对万事万物产生好奇的年龄,跟着孩子的兴趣与好奇学习,永远是最符合认知发展方向的做法。
我们希望孩子通过这样的计划,见到全景的世界,获得宽广的视野和胸怀。
世界是舞台,是未来学习的起点,高铁专业学校 将世界装进心里的孩子,大局观是自然而然的。我们希望能让孩子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会探索事物背后的道理。通识教育不是碎片教育,只有当知识组成联通的体系,才是有高度的建筑,而非一地砖头。
我们给孩子制造合适的问题,让他们养成思考的习惯。
我们按照从“自我”到“世界”的哲思顺序编排二十五个主题,想让孩子从自我出发,见天地,见众生,再回到自我。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我们都提出很多问题,一个问题跟随一个问题,层层追问。
对科学的问题,对世界的问题,对自我的问题。问题是兴趣的激发,是对话的素材,也是思考的起点。思考不是一种被灌输的技能,而是一种习惯。
童行看世界,我们希望能陪伴孩子,站到更高更远的地方。
微信公众号:gsrtts
轨道运校学校东校区
咨询QQ:3239182397 2993815968 2972468147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1551-575 400-0931-658. 学校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龚家湾蒋家坪01号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