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这样呢?他经过半年多研究,慢慢明白了背后的原因:导购员对进入自己负责区域的顾客都特别热情,总滔滔不绝地向顾客推荐、介绍商品,甚至直接动手帮客人拿货物。这种贴身服务容易让顾客产生被跟踪、被监视、被强制消费的感觉,厌恶。因此削弱了顾客的购买热情,也降低了回头率。人们把这种过于主动、过分热情、过度帮助却不能获得相应回报的现象,称之为“查姆斯效应”。
笔者发现,在教育活动中,同样存在“查姆斯效应”,值得反思。
一些父母对孩子关心过度,包办孩子生活中的一切。孩子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个人隐私,无独立的成长空间。哪怕孩子上大学了,有些父母还要求孩子必须每天晚上睡觉前和父母视频。这样的方式培养出不少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独立精神和意识的孩子,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清洗脏衣服,要么花钱送洗衣店,要么直接打包回家,让家长洗干净后再寄回。如此低的生活能力,势必影响将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也不乏管教过度的现象。从课内到课外,总有一条条严格细致的规定“捆绑”着学生。学校总是打着“关爱”的旗号,对学生无缝隙管理;有的学校的教室里甚至始终开着监控器,时时监视学生的一切;还有的中小学采取所谓的军事化管理模式,好像对学生管理越严格,越能体现负责的教学态度,越能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事实上,这无视了学生成长必需的自主空间。学生的成长不可能整齐划一、齐头并进,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有一个自主探索、自我教育的过程,即使磕磕碰碰,也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对生活的理解。谈起今天的教育,我们往往责备青少年缺乏独立自主能力,埋怨学生缺乏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这不能只怪青少年自己,更需要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寻找原因。
在教育活动中,减少“查姆斯效应”,师长们应该注意:指导而不包办,关心而不过度,爱护而不代替,陪同而不监视,为青少年留足自由发展与自主探索的成长空间。
延伸阅读: